当前位置: 首页 >> 遗产传承 >> 正文

保护传承好 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西部晨风 作者: 时间:2015.01.30

  1月13日至22日,《西部晨风》“传承民俗文化·共享美丽非遗”系列报道陆续刊发了《一方山水一方情》《璀璨的民间艺术珍品》《声声句句传乡韵》等五篇介绍展示三门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和现状的文章。文章内容详实,侧重展现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现状。仔细阅读这组报道后,笔者深切地感受到,珍惜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民族文化宝藏,十分必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基因,应该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保护。三门峡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多,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泛,既有民俗风情、民间美术、传统戏剧,又有传统技艺、传统音乐和民间舞蹈。这些非遗项目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都十分紧密,例如地坑院营造技艺,就曾经影响了豫西地区上千年的人居文化。
  非遗文化资源的丰富多彩,在客观上对我市非遗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众多非遗项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对其更加重视和珍惜。
  透过这组非遗报道,可以看出,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现状也引人担忧,保护和传承非遗的路依然任重道远。例如,黄河号子的传承人表示,最后一次喊号已经是44年前的事了,十盘这种打击与吹奏为一体的演奏技艺现在也鲜有年轻的传承人。缺少传承人,非遗的传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于非遗项目,申报和保护并重,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非遗的魅力,培养、扶持非遗项目传承人,这都是在保护非遗项目上刻不容缓的工作。对于一些非遗项目,只有做到扶持性保护与抢救性保护相结合,才能使他们流传得更加久远。